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安
 
雅安市名山区公安分局探索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助推区域茶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8-11-26 22:33:07  来源:

 

本网讯(记者 张杰 杨棕贤)近年来,名山区立足深厚的茶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宜居、宜游、宜养、宜商的四宜“中国茶都”建设,2017年名山区在全国“十大茶叶”品牌评比中排位第四。名山区公安分局以“放管服”改革为指引,在服务物流管理、就业人口落户、交通通达等方面充分提升公安行政效能,助力名山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构建“茶+市场”制度化管理新模式。一是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治安大队牵头,建立由交通、工商、安监、城管、税务、公安、邮政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物流、寄递业市场管理联席工作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指导物流、寄递行业的管理,使执法和管理部门“有法可依”。尤其是在技防、人防、物防等安全措施上明确操作规范,制定承运实名制,开箱、开包检查制、台帐登记制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常态监督管理机制。公安、工商、邮政、交通等部门建立常态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抽样检查、开包验查、案件倒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发挥治安管理主力军作用,把物流寄递业纳入重点单位进行监管,督促落实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对因防范不到位导致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事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罚。三是建立持证上岗机制。今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区政府极力推动茶叶销售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变,加之区政府大力提倡万众创业,全区18个乡镇的采茶村,都推广电商、微商,造成快递物流业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代办点、代理点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了小、弱、散、差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各派出所严格登记寄递物流业门店及代理点,采集门店及代理点的店名、俗称、图片、从业人员及其它信息,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的方式,让业主和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合法经营,提高物流行业识别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同各物流企业负责人鉴定责任状,明确责任,做到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推行持证上岗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全面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所有信息及时更新,严格落实3个100%,服务于茶叶交易。
二、聚焦基础防范,着力构建“茶+旅游”立体化防控新模式。一是专职联勤守“点”。近年来,随着名山区委、区政府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牛碾坪、红草新村、月亮湾、骑龙场等乡村旅游发展强势,节假日游客量与日俱增,分局围绕景区发展,分别成立了牛碾坪、红草新村、月亮湾警务室,安排警力值守,快速处置旅游纠纷、旅客与茶农的纠纷,接受外地游客的咨询、求助等,严厉打击扒窃、盗窃、欺诈等违法行为,全力为外地游客服务。同时依托红草新村警务室与人民银行名山支行建立了假币报警点,随时处置假币警情。二是技防把关护“线”。依托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交警智能卡口等建设,在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路口、景区、停车场所等,安装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交警大队、旅游区的属地派出所通过视频监控,及时掌握路况信息、交通拥堵情况、景区人流量情况等,及时调集警力疏导,通过信息化技术力量,既达到达到精准处置,又高效快捷,减轻基层民警的负担。三是改变勤务建“圈”。交警大队规划城区茶叶交易市场周边临时停车地点,在茶叶交易高峰时间点增派警力维护交通秩序,规范车辆停放。运输鲜叶的车辆,一律按运输农产品的管理办法予以优先通行。各派出所针对茶叶交易旺季矛盾纠纷,街面扒窃、机动车盗窃案件高发等情况,适时调整警力部署,加大对茶叶市场、银行等重点区域周边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有效震慑街面犯罪,力争抓获现行;同时,建立接处警快反机制,打造茶叶市场周边“1、3、5”出警圈,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全力护航茶产业发展。四是多元共治控“面”。区委、区政府推出了“春采茶”“夏纳凉”“秋骑游”“冬喝汤”的活动,景区及沿线常举办各类配套活动,分局、武装部、综治办、景区沿线各乡镇共同组织“红袖标”(民兵)、治安积极分子、保安,充分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作用,共同在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在景区沿线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周边巡逻,民兵的巡逻考勤由派出所负责,费用由乡镇综治办承担,从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了人员的稳定性,从而发挥面上的治安巡防作用。
三、围绕“放管服”,着力构建“茶+公安行政”服务新模式。一是推行按土地面积用工数划分流动人口等级管理。在日常开展人员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从业人员加强信息采集,同时强化DNA与十指指纹、手机号码等专项采集,发动、利用村组干部人熟、地熟优势,第一时间掌握农户雇用人员情况,在村委会、茶叶交易市场、大型茶企等人口密集地建立流动人口申报点,方便流动人员信息采集和宣传。春茶采摘高峰期达5万余人,务工人员与雇主之间采取日清日结的付帐方式,致使务工人员选择随意性大,流动人口采集难度大,各派出所采取按土地面积、用工所需人数划分,确定管理等级,人数较少10人以下的,采取上门教会手机流动人口信息申报,10人至50人的每周上门采集更新,50人以上的采取每三日采集更新,确保做到流动人口的及时性、鲜活性。二是推行新兴茶家乐民宿民居的管理。灾后恢复重建中,区委区政府打造牛碾坪、红草新村等乡村旅游景区,通过茶旅文化促进旅游已成为名山的特色之一,景区沿线民宿民居新兴旅游迅速发展,今年更是启动解放乡月亮湾、清漪湖、百丈湖的深度开发,沿线打造的茶家乐、民宿、民居如火如荼。各派出所及时采集“一标三实”信息,分局与工商、税务对新兴旅游产业,从发展开端就引导规范管理,主动上门安装旅店业实名制管理系统,培训从业人员,加强实名制的管理,对于试营业的,要求通过登记如实记录,便于管理,助推“茶旅融合”的产业配套发展。三是推行“放管服”供给侧的便民利民措施惠利于民。涉及公安证件办理的,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的基础上,推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24小时服务等措施,并落实“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制度,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办结业务,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交警大队车管所设立专门的互联网业务办理窗口,落实专人负责,熟练掌握“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APP业务办理流程,引导群众学会用手机办理有关业务,对于不会上网的群众,民警手把手教会群众,把“互联网+交管服务”的网络便民举措落到实处。截止目前,通过“互联网+”模式共办理有关车驾管业务10380余笔。推行“流动车管所”下乡便民服务,工作人员现场为办证人员进行了体检、资格审查、拍照、信息录入等工作,并组织学员开展理论、路面考试等工作,对考试合格顺利申领到的驾驶证,工作人员集中送证下乡,极大方便茶农和偏远乡村群众的办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