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逆行’的身影,最美!”,这是妻子在他微信上的留言,饱含着对他的褒奖和牵挂;“你‘逆行’的身影,也很美!”,这是他回复妻子的微信。两人互相牵挂、互相赞美、互相鼓励着。

这是一对年轻小夫妻,一个是在社区工作,一个是普通医生,都是中共党员,双双都在一线战“疫”。
被妻子褒奖为“最美身影”的男人叫席津,南充市顺庆区中城街道体育场社区赛场街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退役军人、网格员。疫情发生后,他整天在距离群众“最后一米”的战线上穿梭于辖区大街小巷、居民院落,面对疫情,毫不退缩,担当担责,勇往直前。

情况紧急 火速返岗
大年三十中午,小两口坐上饭桌与母亲一起吃团年饭,手机微信提示音几乎同时响起。消息是社区和医院分别发来的:“由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蔓延,为做好湖北返乡人员排查和监测,请能够返回岗位的同志立即返回岗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取消休假,火速来医院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微信提醒内容基本一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来不及与母亲细说,匆匆刨了几口饭,准备返回岗位。“你们两个听我说,听说这个疫情很危险,你们这么年轻,而且都还是在一线,千万要保重好身体,保护好自己,娃儿交给我就行,有事就打个电话哈,莫让我担心!”“妈,不要担心,娃儿就交给你了哈。老婆,你那也危险,千万注意保护自己!我们在‘战场’见哈!”。短短几句话后,他踏上了抗“疫”前线,在防控一线担任排查员、战斗员、信息员、宣传员。

他们“吵起来了”!
赛场街党支部会议室。“我是支部书记,你是老年人,你哪有我体力好嘛,我就不听你的,我先选!”“你是社区网格员,社区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任务重,活路多,还是把人多的院落留给我!”,阵阵争吵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原来,赛场街支部深夜在召开会议,对辖区院落排查任务进行支委分工,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席津与一位支委因为谁去选排查人多的院落问题发生争吵。
赛场街支部管辖院落有4个、8个单元,居民600余人,党员48名。党支部紧急行动,组建8支党员突击队,号召党员亮身份、举旗帜,建功在一线,包片、包院落、包楼幢、包街道、包小巷,各包一片,分片把守,实行防控承包责任制,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各位居民朋友,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请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如遇到有从外省特别是武汉返乡的人员请及时联系我……”。疫情发生以来,他有时拿着小喇叭和宣传单进行张贴,宣传防疫知识,有时开展上门摸排和登记、落实重点人员检测检查为群众测量体温。截止目前,该支部已将辖区200余户、600余人进行了全面摸排,没漏一户、未漏一人。排查出来自湖北、武汉和重庆人员12人,其他外地返乡26人,及时进行了上报和居家隔离。“这是一场与速度赛跑的工作,我是支部书记,又是退役军人,我人年轻,体力好,重担应当我先挑,必须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尽到职责!”席津说到。
未被理解的“难堪”
网格就是“战场”,群众就是亲人。他是社区网格员,除做好本支部管辖院落防控外,还承担着社区网格的排查、宣传、服务等工作。他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坚持与病毒“逆行”。既是“宣传员、排查员”,也是重点人员的“代购员、服务员”。
社区有15户60余人的居家隔离重点人员不能外出,自己网格就有4户21人。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他坚持每天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服务,量体温、做登记、开展心里疏导。重点人员张大洪家住九楼,因长时间居家隔离,恐惧不安,情绪反常,蛮不讲理。他几次上门沟通劝导,做思想工作,不料,却吃了“闭门羹”,买的东西都被甩出门外,还遭到谩骂。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天到张家三次,笑嘻嘻地“叔叔阿姨”喊着,终于在第4天,张家被其诚心感动,开了门。在隔离期间,他每天坚持上下九楼4趟,为他们代买牛奶、饮料、蔬菜、肉、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
“泡面娃儿”“ 雪碧娃儿”的由来
返乡人员排查、居家隔离防控、封闭隔离劝导、居民体温监测、街道宣传巡逻、辖区消毒杀菌、统计上报数据、夜间值班值守……总是有他忙碌的身影。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身体有点不舒服了,就喝点感冒灵颗粒,第二天又精神焕发继续工作。如此往复,他已连续奋战30天了,因为太过忙碌,办公室堆满了方便面和雪碧,饿了吃泡面,渴了喝雪碧,被同事戏称为“泡面娃儿”“ 雪碧娃儿”。“小席,今天你连轴转了好几天了,回去休息吧,今天我来替你值班。”“小席,快点回家去,今天的信息我来统计上报。”……面对同事的劝说,他总是说:“我是年轻党员,母亲年龄不大,还好几个姑姑照看,有她们带娃儿我放心,你们家老人小孩更需要照顾,还是我来值班值守吧。”他一直坚守着。
“小席工作很认真负责,很有耐心,居民也很喜欢他,他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居民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告诉大家如何加强自我防护。渐渐地,在他的宣传带领下,居民从开始不开门、不理解、怕麻烦,到后来主动戴口罩、勤消毒、窝在家、不出门。”社区党委书记阳宁胜如是说。
“爸爸妈妈打病毒去了”
“幺姑奶,我爸爸妈妈打病毒去了!快点进屋来,把病毒关在门外头……”这是席津4岁儿子“七斤”(小名)的话,稚嫩的童音让人鼻子发酸。“孩子好多天没见到爸爸妈妈了,打视频电话时,爸爸妈妈总是说儿子乖乖在家,爸爸妈妈去打病毒,要听奶奶的话啊!不能哭不能闹……”奶奶说。这个春节,他们两口子一个在社区、一个在医院,经常是天不亮就走了,晚上12点多才回来,加班加点是常态,忙的时候甚至还住在工作地点,孩子一连多天见不到人。
“作为退役军人、共产党员,做了这份工作,已不仅仅是父亲、丈夫、儿子,更是一名战士,一名先锋,必须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扛起自己的责任,敢打胜仗,勇往直前,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冲锋陷阵。”席津坦言。
一次次入户、一场场宣传、一个个电话、一遍遍登记、一天天值守……他用初心守护着安全的防线!用忠诚践行着战“疫”的使命!他“逆行”的背影,英俊而伟岸,坚毅且潇洒!(唐福嵘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