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时30分,易兴平正在赛金镇养老院厨房忙碌着。吃饭时间到了,老人走进食堂坐齐后,易兴平却端着碗,来到一位行动困难的老人前喂饭。他一边将饭吹凉,一边耐心地喂着,还不时用毛巾给老人擦擦嘴。8时,老人们吃完饭后,易兴平赶紧扒拉了几口饭后就开始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午饭……下岗职工易兴平前段还在为没有工作而担忧,现在凭着一技之长在养老院担任护工他得到了老人们的称赞。如今,像易兴平一样通过商务部提供的免费家政培训后,共有200多位成功就业。
怎样提高认可度?把好招生关让生源“精”起来
春节过后, 受疫情影响,土门镇华江村贫困户吴逃莲因没有什么过硬本领在家闲居,全家生计艰难,“想想都头疼”。不过一个月后,事情悄悄有了变化。听说县上要搞免费家政培训,吴逃莲一下来了精神,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培训,“早听说干月嫂能挣钱,苦于一直没机会,现在送上了门”,在考取专项能力证书后,她与成都家政企业实现签约。
针对贫困群众“不愿走出来、不敢走出去、不知怎么走”的现实难题。仪陇县作为商务部对口帮扶单位和国家“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县,该县扎实开展家政扶贫工作。2018年6月,该县又获批实施省级家政服务示范县项目,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作为牵头单位,深入宣传家政扶贫政策,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如何引导“一群人转变就业观念”,播下脱贫的种子,带来致富的希望?商务部在仪陇县挂职干部张炜雄表示,家政扶贫是商务扶贫五大举措之一,对愿意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技能、怀揣技能去闯市场,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点对点”宣讲,谈心明确就业意愿。前期通过乡镇、驻村干部摸清底数,鼓励动员贫困户参训。收集名单后,工作人员与报名学员电话交流谈心,宣讲培训政策,打消从业疑虑,然后深入挖掘想要就业、亟需就业的学员,结合专业、地点进行更为合理地分班设计。去年以来,仪陇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组织的在新政、金城、马鞍、土门、立山等乡镇,1000多名学员得到了每期10-12天的集中培训。
“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1次‘回炉’培训”。面对国家的硬性要求,许多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面临着从业的瓶颈。主办方积极协调县民政局、教科体局和家政企业推荐需要技能提升的待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巩固职业技能,促进家政行业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并在集中培训举办之前,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网络平台开设72学时月嫂、育儿嫂视频课程,针对不具备网课学习条件的学员,请授课老师在学员微信群进行14天语音讲解,从而灵活听、方便记。
如何确定见实效?把好教学关让内容“实”起来
近日,金城镇一家酒店会议室内,培训教师周娇和腾俊玲利用模具,向参训的130名学员讲解婴儿护理、婴儿喂奶、婴儿洗澡等基本知识。部分学员边听边用手机把老师实际操作过程全部录下来。“老师教的过程中我怕记不到,就录了这个视频,想回家后再看看,好好学习一下。”参训学员邓晓菊说。
掌握家政技能,主要靠反复训练。培训教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后,就让学员动手练习。家住金城镇的邓晓菊、侯红红等人,前几年曾在成都、北京等地从事过家政行业,但是没有系统的学过,听说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免费学习家政技能,她们率先报名。邓晓菊颇有感触地说:“说句老实话,这几年出门打工钱也没挣好多,还比较辛苦的。后来想了一下,还是没有技术的原因。这次培训机会难得,我要踏踏实实学好技术,把资格证考到手后再出去打工,就能挣更多的钱。”
培训中,灵活开拓教学方式,每期培训后半程,主办方组织学员赴母婴用品店、养老院体验式教学,现场观察服务对象生活习惯特点。为提高课堂质量,为学员提供优质教学,在培训学校现有教师之外,邀请来自成都、南充的“外援”专题提升培训,并与县内家政企业现场交流,提供经验指导。“此外,还开设法律课程,请县内资深律师主讲,提高学员规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张炜雄表示。
培训更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薪酬水平。经前期与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多次协调争取,邀请其派员在每期培训结束当天,赴培训现场组织考试。经过考核,共有289名学员考取母婴护理、病患陪护、保育员等职业能力及资格证书得到省内家政企业的一致认可。
就业出路哪里找?把好就业关让就业“强”起来
马鞍镇返乡农民工代敏,受到疫情影响,外出务工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得知家政培训项目后最先报名。在实操表演中,技能熟练,被成都家政企业看中,实现现场签约。“没有想到,不出家门就把合约签了”她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今年37岁的她,在一所医院当护工,工作稳定,每月收入三四千元。一开始简单认为干家政就是做佣人,被人笑话,即使在家闲着也不出门去做事,通过家政技能培训,我彻底改变这个想法。“我现在从事护理工作,雇主很满意,我也很快乐。还特别有成就感。”
强化供需对接,培训现场签约。与成都、南充及仪陇本地家政企业积极联络沟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招聘条件、薪资待遇等信息,在培训现场设置展板。培训结束当天,邀请企业现场组织宣讲,实地考察学员,与学员签订协议。落实岗前培训,做好就业保障。为帮助学员近距离感受家政工作,迅速提升技能,适应行业需求,协调签约企业组织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期间,根据学员特点安排上门实习,打破与服务对象交流障碍,在实践中巩固强化技能。研究制定就业保障政策,为学员在人身保险、上岗体检、考取证书等方面提供补助,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为学员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针对已培训学员,该县将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面,让参训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获,真正享受到家政扶贫的政策红利。去年参加过家政培训的金城镇侯红红,在成都务工几个月后,因为家中原因未能坚持下来。返回仪陇后,她一直尝试在县内开展家政业务,并报名参加在本次培训。在培训中她认真学习家政服务技能,用自己成都经历“现身说法”,鼓励身边学员就业,并在培训后注册成立金城镇第一家家政公司。当上老板后,她积极串联一起培训的姐妹们接单,带动十余名学员在县内实现就业。
下一步,该县将以项目承办企业为主体,在本地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有意从事家政服务的群众搭建平台,打造“德乡家政”服务品牌,让贫困群众就业之路更加宽广。(李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