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阆漫”过七夕 300名织女“织男”阆中乞巧
时间:2020-08-26 17:57:39  来源:

  本网讯(张晓东 敬涛 文/图)一手捏针,一手握线,对准针眼,屏住呼吸,一下就穿了过去;剪刀在彩纸上飞舞,三下两下,栩栩如生的醋瓶便出现了……

  25日是七夕节,当天,由四川保宁醋公司举办,阆中市委宣传部、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全程指导、协助的“阆中古城 有一种‘阆’漫叫吃醋”活动在古城贡院广场举行,300名来自阆中的织女“织男”在巧手剪纸、穿针引线等“乞巧”比赛中激烈角逐,争夺“阆中七夕巧匠”荣誉称号,比赛让观众既大饱眼福,又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当天上午9时,比赛开始,随着主持人“三、二、一,开始”号令发出,现场300名织女“织男”依次参加巧手剪纸、穿针引线、喝醋达人、匠心猜谜等比赛。巧手剪纸比赛开始时,参赛选手一手握剪刀,一手拿彩纸,剪刀飞舞,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令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便出现在观众眼前,让人叹为观止。

  在穿针引线环节,参赛选手一手捏针,一手拿线,将线在嘴里抿湿,再闭上一只眼,线便穿过针眼……“穿线,既要保持心平气和,又要有耐心。”一名参赛选手说。

  在匠心猜谜比赛中,现场展示了一些五谷杂粮,都是酿醋的原料,主要考参赛选手对五谷杂粮的认识,一些选手“蒙”了半天也没答正确,现场欢笑声不断……

  七夕节在阆中古城举行的“乞巧”比赛,共有300多名选手参加参赛,他们有的是街道社区推荐,有的是自愿报名参赛,这些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仅10岁,名叫邢雅舒。在剪纸环节,她不费吹灰之力,便剪出了一个醋瓶,不过,在穿针引线环节,却遇到了拦路虎,无论如何努力,就是把线穿不过针眼……“其实比赛输赢不重要,让孩子参加比赛,可增长见识,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邢雅舒的妈妈何莉君说。

  今年刚刚考起大学的魏柯也报名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她沉着参赛,顺利完成各项比赛。“我从小就喜欢剪纸,一直是个业余爱好。”魏柯说。

  在参赛选手中,还出现了一些男选手,让观众眼前一亮。在比赛中,他们心灵手巧,眼疾手快,很快完成了各个比赛项目。

  此次比赛,共分为初赛、复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当下午3时比赛结束,参赛男选手胡子煜夺得大赛第一名,获得了“阆中七夕巧匠”荣誉称号和七夕大礼包。

  “七夕如今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传统文化,在古时,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阆中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举行“乞巧”比赛,一方面是让市民和游客了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借助“七夕”传播话题,促进疫情后阆中旅游复苏,提升古城旅游知名度,展示阆中的风土人情。

新闻链接:乞巧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生日(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