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充市顺庆区委政法委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在东南街道探索3+3+3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走实见效。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地处三区交界、三面环水、三桥相联之处,下设7个社区党委、6个“两新”党组织、29个网格党支部、60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155名。东南街道党工委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强化“三项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抓实“三支队伍”做实末端服务,创新“三治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和新路径,使党的建设更硬、服务能力更优、基层治理更实。今年6月,东南街道党工委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强化“三项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一)强化组织建设,搭好“架子”。坚持“三个到位”,切实担当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责任。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依托理论中心组和“三会一课”等载体,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提升党员干部对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将辖区39个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6个“两新”党组织纳入区域化党建“总盘子”,以蜀通港航公司等6个党建示范点为基础,形成6个基层市域社会治理重点片区,由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委分别牵头负责2个,形成点上经验,以点带面抓推动。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将党建工作与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民生事项等工作紧密结合,落实“党建+”模式,将重点工作和具体工作分解到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目标明确。
(二)强化作风建设,扛起“旗子”。拓展“三条途径”,发挥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旗子和引领作用。一是学习铸忠魂。党工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升红旗、唱红歌、看红片、读红书”等专题活动,利用“学习强国”、“最美东南”、“东南小哥”等APP和微信公众号,开辟“集中学+个人学”、“线上学+线下学”两条路径,补充红色之钙,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红色灵魂。二是党建强引领。街道实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两项机制,将在册党员和其他党组织党员划进13个网格党支部、42个党小组,编入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队、党员服务队3支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树起党员的标杆示范作用。三是评比考优劣。持续开展党员“三亮三比三评”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在小区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模范带头,在岗位上“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比学赶帮,在考核中“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评优定级,多岗位锤炼纪律作风,全方位历练党性修养。
(三)强化纪律建设,扎牢“根子”。创新“三个机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一是创新政务服务机制。把辖区茶馆当成“开门纳谏”“阳光问政”“接访下访”等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场所,在辖区70余家“百姓小茶社”专门开辟社情座谈角,放置意见收集簿、公示党风政风评价电话,力争把群众的心事烦事办好办实。二是创新制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务、内审、招投标等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筑牢制度笼子,强化落实各项公开制度,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对违规违纪问题依法依纪处理,强化追责问责。三是创新双向考评机制。实行街道、社区双向考核评议,由街道和社区干部相互打分,依据评议结果对单位百分之十的目标绩效考核调剂部分实施二次考核分配,提高了社区话语权重,赋予社区主要负责人对街道中层干部任免使用建议权,激发街道干部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调动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抓实“三支队伍”,做实末端服务
(一)抓好“红袖标”队伍,治安防控更有力度。针对辖区还房小区较多、比较集中、治安管控压力大的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总体思路,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整合公安干警、物管保安、热心群众等力量,组建7支400余人的“红袖标”队伍,“红袖标”队员做到腿勤常走动、眼勤常发现、嘴勤常交流,围绕扫黑除恶、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工作开展“大调研”,紧扣邻里互动、街区互管、治安守护开展“大群防”,先后对文明街藏匿20余台捕鱼机、恒河外滩1号“套路贷”实施了严厉打击,深得老百姓点赞和好评。
(二)抓好“小红帽”队伍,志愿服务更有温度。采取“市场化+公益化”竞投模式,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8家社会组织和川北医学院家教协会等2家高校志愿者组织共同组成6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统一配戴 “小红帽”,列出群众需求清单、社区任务清单、志愿组织服务清单“三单”,开展“日间照料”“周末辅导”“关爱老兵”等12项志愿服务,采取“居委会成员+志愿者”模式结对联系、上门代办,试行“公益性+社会化”模式认领任务、跟踪服务,先后办理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照料、困难家庭帮扶等各类民生事项2万余件、受惠群众达8000余人,形成了群众有需求、社区有对接、社会有行动的多元供给服务链条,实现了代办无遗漏、区域全覆盖、事项全落实。
(三)抓好“红马褂”队伍,网格治理更有深度。整合社工、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草根调解员等力量,形成一支173人的网格员队伍,统一穿戴“红马褂”,按照“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网格员+小组长+草根调解员”服务体系,依托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综治站(室)常态化开展先进文化宣教、问题隐患巡查、邻里纠纷调处、民生实事办理等事项,全年走访群众6万余人次,办理重点民生实事230余件,用“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做到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管。
创新“三治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一)以“德治”为魂,塑造文明新风。按照“一事一评一议”的方式,先后修订完善社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职业规范等,规范居民日常行为;依托驻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绅士等12人组成的道德评审团,开展道德文明评比活动,评出文明小区3个、文明楼栋12个、道德模范18名,营造了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依托“300米文化墙”、“百姓读书角”等载体,常态开展“评贤树廉.争做先进”、“弘扬新风.温情东南”等活动,将“道德元素”镶嵌到群众的工作、生活中,使讲道德、重品行、作表率蔚然成风。
(二)以“法治”为基,促进和谐稳定。以湖州街法治街区、城南幼儿园法治校园、南门新城法治小区、西河法治长廊为主线,打造“一街一园一小区一长廊”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老百姓经常可以看历史故事、品经典名录、知法律条款、学身边榜样,通过潜移默化教育引导,彻底改变了过去思想杂乱、环境脏乱、治安混乱等遗留问题。统筹以西华师大法律研究生服务队、辖区律师事务所等为主要力量的义务法律援助团和以退休老干部、企业代表、正能量群众等为主要力量的民间调处团,走街串巷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入户适时化开展矛盾调处,先后化解矛盾纠纷460余起,提供法律帮助230余次,教育转化迷途青年30余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以“自治”为本,优化公共服务。围绕为民服务主题,组建“小区议事团”“社区参政团”,紧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引进慈善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蓝话筒少儿培训等13家社会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各类精准化、便捷化服务1200余次;办结水果市场附近路面硬化等民生实事20余件;南门坝社区党委在明宇帝壹家推行“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党员楼栋长”四方联动物业管理新模式,彻底改变了该小区长期无物业,群众怨声大的局面,受到了小区居民的纷纷点赞,实现了居住环境、社会风气、为民服务的华丽转身。(龙佳.记者樊正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