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执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省委法治四川建设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巴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领导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纵深开展,推动中央、四川省委决策部署在巴中落地生根。2015年,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川东北片区现场会在巴中召开,时任省委副书记尹力同志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巴州区红岩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建勇、通江县二小校长蒲芙蓉、通江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永涛分别被评选为2015年、2017年、2021年全省“十大法治人物”;法治戏曲作品《悠悠万民心》获四川省“五个一”文艺奖,《挂印知县》在全省巡回演出。2016年巴中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六五”普法先进城市,32个集体和26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全省“六五”“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8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十年来,巴中依法治市委员会坚持党的领导,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质效推进法治建设,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落细。坚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培训”。巴中市委书记何平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巴中市“八五”普法的首要任务,利用“法律七进”“一把手”谈法治等组织开展各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报告3000余场。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乡村治理模式优化问题研究》《全力推进建设“法治巴中”实践研究》等调研课题,积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实践。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80余场次,15000余人参训。
顶层设计注重实际。2014年,巴中市委成立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办。2019年,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法治巴中建设的意见》《法治巴中建设规划《巴中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规划方案。2014年确立“七项重点工作”,2015年实施“十大行动”,2016年开展“双十活动”,2017年推进“五大工程”,2018年、2019年实施“八大提升行动”,2020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建设法治巴中”主题活动,2021年、2022年开展法治攻坚“十大治理”和法治惠民“十件实事”,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十个具体问题”,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以全方位多层次规划为法治巴中建设谋篇布局。
统筹协调不断加强。巴中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法治巴中建设,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巴中的决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法治建设20余次,召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9次、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2次、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3次、依法治市工作推进会7次、协调小组会7次。制定《巴中市依法治市评价体系》《巴中市依法治市评价办法》《第三方评估办法》《巴中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指导细则》《中共巴中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办公室总账+县(区)、协调小组台账+责任单位细账”的法治推进机制,形成了市委统筹揽总、协调小组亲自推动、牵头部门系统推进、责任部门重点突破、办公室督促考核的工作格局。
十年来,巴中聚焦市委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立法权限,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巴中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巴中市地方立法工作条例》,创新立法起草、立法队伍建设、立法保障“三大机制”,健全立法协商、论证、协调、反馈、审议、评估工作机制,与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巴中市地方立法协作基地,推动和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13个,“市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
制定地方性法规8部。城乡建设与管理方面。《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1月1日施行,《巴中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条例》2018年1月1日施行,《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0年8月1日施行,切实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环境保护方面。《巴中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2020年3月1日施行,《巴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1月1日施行,《巴中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2022年1月1日施行,以最严密制度、最严格法治护航巴中市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历史文化保护方面。2018年1月1日施行的《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性红军文物保护法规。2019年3月1日施行的《巴中市石窟保护条例》为全省首部石窟保护类法规。
制定政府规章2部。《巴中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2017年10月1日施行,全面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巴中市居住证管理办法》2020年11月1日施行,进一步加强了全市人口服务管理。
十年来,巴中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政府职能依法履行。制定《巴中市市级部门权责清单》,聚力明法、明权、明责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持续深入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只保留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
行政决策规范高效。先后出台《巴中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巴中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巴中市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试行)》,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审查(审核)各类文件近2000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55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度清理,继续有效128件、失效385件、废止30件、修订9件。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制度,先后公布两批204个“首违不罚”事项。出台《巴中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办法(试行)》《巴中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创新“巴中跑团”无偿代办服务,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一次办,服务好评率达100%,巴中先后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2022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报告,巴中在全国312个地级市(不含省会)中排名第一。
十年来,巴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健全法官检察官员额管理制度,全市遴选182名员额法官、104名员额检察官。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建立繁简分流“二八”办案模式,组建简案团队23个,建立“程序分流+简案团队分流+审批分流”机制,形成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院庭领导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工作格局,人均办案数同比增长3.8倍。持续完善司法服务体系。构建起“6个诉讼服务大厅+33个挂牌诉讼服务站(点)+43个派出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的基层司法服务网络和“1小时诉讼服务圈”,全市法院全覆盖实现“云立案”“云调解”“云审判”。沙溪法庭建成全省首个人民法庭“24小时自助法院”及“执行110联动中心”,实现立审执一体化建设。
努力打造过硬司法铁军。深入开展司法“四不”行为整治行动,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及时记录、上报过问或干预、插手办案等重大事项及相关接触交往行为。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着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巴山政法铁军”。
十年来,巴中坚持把全民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长期性工程抓紧抓实,法治巴中建设基石更加牢固。
普法宣传大力实施。“六五”“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八五”普法有序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法律七进”深入推进,新时代“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年均组织开展“法治巴中行”一月一主题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创新开办《法治纪实》《法律知识小课堂》等电视栏目,全媒体同步刊播1000余期。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5427名骨干“法律明白人”。基层治理亮点纷呈。“党支部+村民说事会”“乡贤理事会” “四议四评四调”“三级共治”“调解超市”“众口调”“随手调”“掌上村庄”“道德银行”“法治跑团”等基层实践全面推广。其中“道德银行”被写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道德银行”“众口调”“公安系统自由裁量权”入选法治四川蓝皮书。
疫情防控依法推进。印发《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和依法治理能力为新冠肺炎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通知》,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个环节发力,为巴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谭名涓)